%0 Journal Article %T “燕山运动”的历史意义 %A 陈国达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P 111-112 %@ 2095-9508 %D 1992 %X 1927年中国学者翁文灏提出“燕山运动”这个术语,是世界地质科学史的一件大事;它推动了大地构造学及有关学科大大向前发展。因为它的提出不止是阐明了一个地壳运动期,而且从学术理论及找矿实践上说,还有更高层次的意义,故作用特别重大。这主要在于:(1)它揭露了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于中生代中后期发生了强烈的、属于造山型的地壳运动的事实。这种造山运动表现为:强烈的褶皱、断裂(包括逆掩)、拱曲[1953,帕甫洛夫斯基]等构造作用,大量以高硅高碱花岗岩类为主的岩浆活动(包括火山喷发),主要以断裂变质为特色的变质作用,还有发生于一种为作者特名“地洼”的山间 %K 燕山运动 %K 造山运动 %K 地壳运动期 %K 大地构造学 %K 中国东部 %K 中生代中期 %K 陈国达 %K 地质科学 %K 花岗岩类 %K 变质作用 %U http://www.ddgzyckx.com//oa/darticle.aspx?type=view&id=199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