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大别造山带西段南部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初步分析 %A 黄少英 %A 王志民 %A 徐备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P 240-246 %@ 2095-9508 %D 2002 %X 根据红安―大悟地区构造填图的结果,结合室内显微镜分析,给出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序列、变形几何学特征和运动学方向。本地区经历了两期构造变形,早期变形(D1)是发生在地壳中部层次向北的韧性剪切推覆,形成了区域性、透入性的面理和线理构造,第二期变形(D2)是向较浅层次的向北东方向的逆冲推覆,形成了控制地层分布的区域性褶皱和各种露头尺度的小褶皱。结合已有的构造年代学结果,西大别南部的变形历史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40Ma到225~210Ma的韧性剪切变形;第二阶段为早于195Ma的褶皱变形,二者均表现为总体由南向北的运动学特征,揭示出大别造山带折返过程的动力学背景。 %K 西大别地区 %K 造山带 %K 几何学和运动学 %U http://www.ddgzyckx.com//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020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