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川西龙门山中段彭州式铜矿区构造体系及与成矿的关系 %A 杨钻云 %A 刘肇昌 %A 钟康慧 %A 邱仁轩 %A 秦术凯 %A 王乐峰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P 224-232 %@ 2095-9508 %D 2010 %X 川西龙门山中段彭州式铜矿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其形成经历了晋宁期幔源火山沉积和褶皱变形、印支期-燕山期以来强烈的构造挤压和破坏。根据研究区地层形变的各种构造形迹,将区内构造体系划分为北北西向“多”字型和北东向华夏式两种构造体系。“多”字型构造体系是在晋宁期右行剪切作用下形成北东―北北东向的褶皱带,后经印支期-燕山期以来的左行旋转至北北西而保留至今,表现为黄水河群组成的复式背、向斜褶皱带;华夏式构造体系显示了印支期以来北东―南西方向强大的挤压,表现为前期的叠瓦状断裂和后期的“飞来峰”构造。两种构造体系共同控制着彭州式铜矿床的形成及改造。根据二者的平面展布形态、构造出露特征及其动力学标志,将其划分为包容和交接两种复合关系,即“多”字型构造体系包容于华夏式构造体系中,在研究区南部二者呈反接关系。 %K 构造体系 %K 旋转 %K 包容 %K 反接 %U http://www.ddgzyckx.com//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0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