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蚌埠荆山和涂山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A 李印 %A 韩峰 %A 凌明星 %A 刘健 %A 李献华 %A 李秋立 %A 孙卫东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P 114-124 %@ 2095-9508 %D 2010 %X 对蚌埠地区的荆山和涂山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花岗岩的SiO2含量较高,介于71.22%~73.76%之间,富K2O、Na2O,贫TiO2、CaO、MgO,为弱过铝质岩石。K2O?Na2O图解上,所有数据点都落在“I”型花岗岩区域,结合呈右倾的微量元素标准化蛛网图,可知该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同时具有明显的U、Pb、Ba、Sr正异常,Ti的负异常,暗示蚌埠岩体的形成背景可能为造山后的伸展环境。CamecaIMS1280SIMS锆石U?Pb年龄分析表明,主要有800Ma左右的新元古代年龄、三叠纪相关的220Ma和晚侏罗世的165Ma这三种主体年龄。根据上述地球化学资料,推断蚌埠岩体的母岩浆来源于火成岩的部分熔融,岩浆源区为与华北板块碰撞后继续向北伸展的部分扬子板块下地壳火成岩物质,其中,800Ma左右的新元古代年龄解释为扬子板块下地壳物质的继承锆石年龄,三叠纪的继承锆石理解为三叠纪时期华南、华北板块的碰撞导致,晚侏罗世的岩浆活动推测由于古太平洋板块北西向的斜向俯冲诱发扬子板块下地壳的物质部分熔融所致。 %K 扬子板块 %K 蚌埠隆起 %K 花岗岩 %K CamecaIMSSIMS锆石U?Pb定年 %K 下地壳 %U http://www.ddgzyckx.com//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0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