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哀牢山新元古代斜长角闪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A 蔡永丰 %A 王岳军 %A 刘汇川 %A 马莉燕 %A 邢晓婉 %A 刘雷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P 168-180 %@ 2095-9508 %D 2014 %X 哀牢山带内零星发育一些变基性岩,如斜长角闪岩、变辉长岩和变辉绿岩等,它们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豌豆状或碎片状分布于哀牢山群中。这些变基性岩对研究扬子板块西南缘的大地构造属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它们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尚不明确。本文对采自哀牢山群中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和锆石U-Pb年代学测试。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斜长角闪岩的SiO2含量为46.85%~49.03%,具有较高的FeOt(11.56%~13.09%)、MgO(6.83%~11.57%)和TiO2(1.71%~2.22%)含量,样品的全碱(K2O+Na2O)含量为1.61%~2.26%,Na2O/K2O比值为1.88~9.25。样品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相对较强((La/Yb)N=6.55~7.52),稀土总量为112~130μg/g。样品的Sr、P呈负异常,无明显Eu异常(δEu=0.97~1.03);Nb、Ta亏损不明显,Nb含量变化于14.28~18.43μg/g,与世界上一些典型的富Nb玄武岩类似。定年结果显示斜长角闪岩的形成年龄为814±12Ma,表明哀牢山带在新元古代时期(~814Ma)存在基性岩浆活动。综合分析认为该富Nb岩石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初步认为其岩石成因与新元古代俯冲体制下导致的弧后拉张作用有关。 %K 锆石U-Pb定年 %K 新元古代 %K 斜长角闪岩 %K 弧后盆地 %K 哀牢山 %U http://www.ddgzyckx.com//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4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