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哈图沟?清水泉?沟里韧性剪切带塑性变形及动力学条件研究 %A 李小兵 %A 裴先治 %A 陈有 %A 刘成军 %A 李佐臣 %A 李瑞保 %A 陈国超 %A 魏博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P 208-230 %@ 2095-9508 %D 2015 %X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哈图沟?清水泉?沟里韧性剪切带记录了多个旋回的造山作用,本文通过对韧性剪切带中石英c轴组构和显微构造特征测试分析,探讨东昆仑造山带东段陆块间俯冲拼合及地壳伸展减薄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韧性剪切带变形温度介于380~650℃之间,形成环境为中?高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剪切带内差异应力值介于173~509MPa之间,应变速率介于6.93×10?14~1.43×10?8s?1之间,主体为10?11~10?10s?1,显示韧性剪切带变形是快速俯冲作用下的产物,越靠近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东昆中断裂带其变形温度、差异应力值及相应的应变速率值越大,表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韧性剪切变形中心为东昆中断裂带。利用不同方法所计算出的韧性剪切带运动学涡度值,显示韧性剪切带早期瞬时运动学涡度(0.56~1)对应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东昆南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东昆北陆块间俯冲的初始阶段,中后期运动学涡度(0.25~0.91)应当对应于东昆南与东昆北陆块间的俯冲碰撞阶段,最晚期的C′瞬时运动学涡度(0.19~0.51)则对应于后造山的伸展阶段。通过石英c轴组构结合其宏微观构造特征,认为东昆中构造带至少经历了3个期次的构造运动,分别为加里东晚期的逆冲兼左行走滑剪切作用、晚海西?印支期的逆冲兼右行走滑剪切作用和燕山早期及之后的脆韧性?脆性的左行走滑剪切作用。 %K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 %K 塑性变形条件 %K EBSD %K 费氏台 %K 石英c轴组构 %K 运动学涡度 %U http://www.ddgzyckx.com//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5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