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川、滇、黔接壤地区铅锌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演化背景及成矿作用 %A 张志斌 %A 李朝阳 %A 涂光炽 %A 夏斌 %A 韦振权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P 343-354 %@ 2095-9508 %D 2006 %X 川、滇、黔接壤地区铅锌矿床的分布受大地构造演化背景的控制。天宝山矿床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变形的应力、应变场的分析显示与区域变形相对应的区域性应力场有印支晚期和燕山期两期,其主压应力方向分别为NWW向和SSW向,印支晚期区域性近东西向的挤压是形成NWW向容矿的张性断裂的主要动力,该期为主构造期;燕山期NNE-SSW向的区域性挤压应力,具有引发区域性NEE向张性容矿构造的条件。结合区域岩浆活动和矿床同位素年龄资料的分析,认为印支晚期和燕山期发生的两次区域性小规模的岩浆活动与铅锌成矿有较密切的联系,岩浆活动可能为成矿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和热能。构造应力、应变场所反映的构造期次、区域性的构造?岩浆热事件与铅锌矿床的成矿在时间上是同步的。该地区铅锌矿两期主要的成矿作用分别和晚三叠世扬子板块与兰坪-思茅地块碰撞、义敦弧与扬子板块碰撞,以及早侏罗世西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洋打开、扩张的时间一致。该地区两期主要的成矿作用发生在三叠纪晚期和早侏罗世。 %K 川、滇、黔接壤地区 %K 铅锌矿床 %K 成矿作用 %K 大地构造背景 %K 构造应力场 %U http://www.ddgzyckx.com//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060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