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江南造山带”变质基底形成的构造环境及演化特征 %A 王自强 %A 高林志 %A 丁孝忠 %A 黄志忠 %J 地质论评 %D 2012 %X “江南造山带”变质基底的形成和演化长期存在不同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区域地层对比、火山―沉积组合、构造变形特征,大量新的测年数据以及淡色花岗岩(MPG)和含堇青石花岗闪长岩(CPG)等岩体的分布及产出的构造环境分析,再次探讨“江南造山带”变质基底的构造环境和演化特征。笔者等认为“江南造山带”变质基底的形成和演化与1.1~0.9Ga的“格林威尔运动”无关,它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后的不同陆块(如扬子陆块、华夏陆块等)的大陆边缘沉积,经830~780Ma之晋宁运动期碰撞造山,进而构成新元古代中―晚期扬子古陆新的?生大陆边缘。晋宁期碰撞造山的特征是:在时间演化方面经历了早期初始强烈碰撞、挤压变形―松弛拉张接受不同规模裂陷盆地或裂谷火山―碎屑沉积―终期再碰撞演化过程;在空间变化方面则显示为构造环境的多样性。以湘、赣边界剪切断裂带和鄱阳湖―赣江剪切断裂带为界,形成三种不同的构造环境。湘黔桂代表的西部区段和赣西北代表的中部区段均为被动大陆边缘的陆―陆对接碰撞构造环境。但二者在挤压和拉张强度和规模的差别,导致两区段构造形态的不同。赣皖浙东部区段为活动大陆边缘具多列岛弧及弧后盆地的洋―陆俯冲―碰撞构造环境。 %K “江南古陆”变质基底 %K 扬子陆快 %K 华夏陆块 %K 淡色花岗岩 %K 大陆边缘 %U http://www.geojournals.cn/georev/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25803001&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