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鲁东诸城地区晚白垩世恐龙集群埋藏地沉积相与埋藏学初步研究 %A 柳永清 %A 旷红伟 %A 彭楠 %A 姬书安 %A 王旭日 %A 陈树清 %A 张燕霞 %A 许欢 %J 地质论评 %D 2010 %X 鲁东诸城盆地白垩系由下向上包括林家庄组、辛格庄组和红土崖组。下白垩统林家庄组为杂色粗碎屑岩系;上白垩统辛格庄组为杂色细碎屑岩系,红土崖组为砖红色砂岩、砾岩互层沉积夹玄武岩(73?5Ma),为恐龙化石埋藏层位,并与区域上莱阳青岛龙及恐龙蛋化石等产出层位可以对比。诸城地区晚白垩世时期主要为冲洪积沉积环境,辛格庄组上部为洪泛平原粉砂岩―细砂岩―灰质土加积序列,局部夹扇中辫状河砾岩、粗砂岩,红土崖组下部与下伏辛格庄组顶部过渡部位是冲积扇泥石流、辫状河和洪泛平原粉砂泥质砾岩、砂岩加积沉积序列。识别出与冲积扇沉积体系相关的3种埋藏相类型:冲积扇泥石流、洪泛平原和辫状河河道(砂砾岩),前二者是研究区主要的埋藏相类型。所含化石主要为鸭嘴龙的残体骨骼,个体大小参差不等,互相间可叠盖一起,同时也有孤立发育的骨骼化石。高密度、单一种类恐龙残体骨骼化石的沉积、埋藏特征代表了恐龙集群埋藏―沉积事件。 %K 山东诸城 %K 晚白垩世 %K 恐龙化石 %K 沉积相 %K 埋藏相 %U http://www.geojournals.cn/georev/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00104001&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