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的形成过程与晚侏罗世伸展事件 %A 张必龙 %A 朱光 %A 姜大志 %A 陈印 %A 胡召齐 %J 地质论评 %D 2011 %X 根据野外详细调查,本文系统分析了医巫闾山地区的伸展构造,认为区内瓦子峪伸展韧性剪切带发育之前就出现了变质核杂岩。该核杂岩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其拆离韧性剪切带出现在变质基底内,但西侧被晚期早白垩世瓦子峪韧性剪切带切割,呈不完整的长环形带状展布。露头构造、显微构造及石英C组构皆指示核杂岩的下盘、拆离韧性剪切带及上盘底部具有一致的上盘向SSW的运动学指向。拆离剪切带和下盘中同构造侵入了大量浅色花岗岩脉,其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指示核杂岩形成于157~147Ma,表明研究区的伸展活动开始于晚侏罗世。医巫闾山晚侏罗世变质核杂岩的厘定,暗示燕山构造带上广泛出现的晚侏罗世岩浆活动应发生在区域性伸展背景下,华北克拉通北部可能从晚侏罗世已经开始发生破坏,到早白垩世达峰期并遍及整个华北克拉通东部。 %K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 %K 同构造岩脉 %K 伸展变形 %K 燕山构造带 %K 华北克拉通 %U http://www.geojournals.cn/georev/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10106003&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