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岩浆弧火成岩构造组合与洋陆转换 %A 邓晋福 %A 冯艳芳 %A 狄永军 %A 刘翠 %A 肖庆辉 %A 苏尚国 %A 赵国春 %A 孟斐 %A 马帅 %A 姚图 %J 地质论评 %D 2015 %X 本文从岩浆弧的火成岩构造组合、主要地质特征和弧地壳成熟度几个方面,讨论洋陆转换作用及其过程。表征洋俯冲环境的火成岩构造组合主要有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组合,高镁安山岩组合,镁安山岩组合,Adakite组合(即高锶低钇中酸性岩)与富铌弧玄武岩组合等。基于火成岩构造组合的配置,讨论了4种可能的洋俯冲壳的壳幔结构:(1)热的年轻的俯冲洋壳与上覆冷的幔楔岩石圈;(2)冷的老的俯冲洋壳与冷的幔楔岩石圈;(3)冷的老的洋壳与热的幔楔软流圈;(4)热的年轻的俯冲洋壳与上覆幔楔软流圈。讨论了弧岩浆前锋作为结构标志以及空间组成极性的构造意义;讨论了弧火山作用的时间极性与弧成熟度及其地壳厚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提出岩浆弧地壳双层结构的模型,下地壳主要为玄武质的基性麻粒岩和角闪岩,上地壳为长英质的TTG片麻岩,相当于大陆壳形成的第一阶段,即新生陆壳。岩浆弧及其洋―陆过渡性的弧地壳是洋俯冲作用形成的洋陆转换带(或增生造山带)的最重要的记录。 %K 岩浆弧 %K 岩浆前锋 %K 组成极性 %K 弧成熟度 %K 弧地壳 %K 新生陆壳 %U http://www.geojournals.cn/georev/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56103001&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