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湘东南新元古界大江边组和埃岐岭组的形成时代和物源―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A 伍皓 %A 江新胜 %A 王剑 %A 汪正江 %A 杜秋定 %A 邓奇 %A 崔晓庄 %A 杨菲 %J 地质论评 %D 2013 %X 运用LAICPMS方法对湘东南泗洲山地区南华系大江边组上部泥质岩和震旦系(埃迪卡拉系)埃岐岭组底部变泥铁质砂岩碎屑锆石进行UPb测年,分别获得了28组和92组UPb有效年龄。前者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分布于693~897Ma(占67?9%),1810~1916Ma(占17?9%),1974~2177Ma(占14?2%)三个区间,最年轻的谐和锆石年龄为734±4Ma(MSWD=1?07,n=4);后者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分布于570~699Ma(占9?8%),715~774Ma(占7?6%),882~1272Ma(占67?4%),1300~1681Ma(占7?6%),1899~2490Ma(占7?6%)五个区间,最年轻的谐和锆石年龄为634±7Ma(MSWD=1?09,n=4)。研究认为,大江边组上部地层的形成时代<734±4Ma,与澄江组顶部、牛牯坪组、岩门寨组、拱洞组及隆里组等地层形成时代相近,揭示“板溪期”地层的顶界年龄及江口冰期开启年龄<734±4Ma;埃岐岭组形成时代<634±7Ma,与陡山沱组及蓝田组等地层形成时代相近,支持南沱冰期结束于635Ma左右的认识。综合研究认为,大江边组和埃岐岭组的物源可能分别主要来源于武夷地块南东部和南岭―云开地块南部的一个Grenville期造山带。推测物源的转换可能与南岭―云开地块、武夷地块在两组沉积时期之间聚合或紧邻有关,其时限约为734~634Ma。 %K 湘东南 %K 南华系大江边组 %K 震旦系(埃迪卡拉系)埃岐岭组 %K 地层时代 %K 物源 %K 碎屑锆石 %K U-Pb年代学 %U http://www.geojournals.cn/georev/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35905006&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