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太行山―秦岭中、新生代板内变形及交接转换机制 %A 程世秀 %A 李三忠 %A 许立青 %A 余珊 %A 曹现志 %A 王鹏程 %A 索艳慧 %A 刘鑫 %A 赵淑娟 %A 熊莉娟 %J 地质论评 %D 2014 %X 中―新生代,秦岭是中国大陆中轴隆升的东西向山脉,而太行山为华北地块中部隆升的南北向山脉,两者走向近垂直。为了探讨中-新生代期间同属欧亚板块内部的这两条山脉的隆升历史及其构造应力场转换过程,本文通过对其区域挤压与伸展构造的系统对比分析,结合两带中生代和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对比,最后得出中―新生代期间这两条近垂直山脉由挤压体制转换为伸展体制的时间约为早白垩世晚期;并通过同时代应力场的转换的分析对比,揭示出其挤压变形与古老造山带形成时导致的板内岩石圈不均一性结构有关;而其伸展变形与中国东部弥散性板内裂解密切相关,因而表现出宽裂谷的特征,但其总体构造格局仍受早期基底构造格局影响。总之,板内差异构造变形受早期基底构造格局控制,同时板内不同块体多方位先存边界对板缘动力作用响应存在巨大差异;在筛除板块俯冲的远程效应外,板内自身变形机制可能与板内热―力学结构的不均匀性具有密切联系。 %K 太行山构造带 %K 秦岭造山带 %K 板内变形 %K 逆冲推覆构造 %K 陆内造山 %K 构造体制 %U http://www.geojournals.cn/georev/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46006005&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