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煤镜质组反射率的定向特征及其应力指示意义――以淮北矿区为例 %A 师庆民 %A 屈争辉 %A 冯乐 %A 窦鲁星 %A 江煜波 %A 赵迪斐 %J 地质论评 %D 2014 %X 基于淮北矿区4个矿井共15块煤定向样品的镜质组反射率测试数据,在相容性调整的基础上,开展煤样镜质组反射率三维椭球体进行拟合。结合区域及采样地成煤后构造演化分析及煤样变形类型特征,深入研究煤镜质组反射率三维椭球体的方位和形状对应力、温度和变形结构的响应,并探讨其内在机理。结果显示:煤镜质组反射率三维椭球体最大―中间反射率所在平面的倾向多与区域应力来源方向相近,其原因可能归结于煤中芳香片层向垂直于岩石圈当中近水平构造应力和上覆地层压力的合力方向优势发育。垂直于挤压应力方向延伸的断层的干扰、煤变形程度和多期应力场的叠加效应是导致少数样品指示异常的主因。在多期应力场叠加影响区域,镜质组反射率定向会向后期应力方向发生不同程度偏转。但对于强变形构造煤,煤体颗粒间的移位旋转会削弱镜质组反射率重新定向偏转的程度,使其镜质组最大―中间反射率平面倾向主要指示前期应力来源方向。岩浆热异常是导致最大―中间反射率所在平面陡倾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弗林参数,多数样品表现为扁椭球型,仅是煤正常演化的反映,而长椭球型则主要反映了岩浆热异常的的影响。 %K 镜质组 %K 反射率 %K 定向 %K 应力 %K 椭球 %K 淮北 %U http://www.geojournals.cn/georev/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46005013&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