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增江颗粒有机碳同位素的AMS研究初报 %A 高全洲 %A 陶贞 %A 姚冠荣 %A 刘克新 %J 第四纪研究 %D 2004 %X :全球河流每年向海洋输送约1Gt(1015g)的碳,其中40%为有机碳。然而,在海洋沉积物中却难以寻找到足量的陆地碳的生物地球化学标记[1]。显然,陆地碳在河流搬运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变化,乃至“踪迹全无”。河流有机碳可大体上划分为颗粒态(POC)和溶解态(DOC)两种基本类型。就全球范围讲,河流输送的POC和DOC在数量上相当或DOC略高些。但在一些高浑浊的河流,尤其是亚洲季风区的河流中,POC在有机碳中却占绝对优势。如珠江干流水体中POCDOC比值高达5.0左右[2]。因此,亚洲季风区河流中所搬运的POC对其注入水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影响深远。河流有机质的来源复 %K 增江流域 %K 颗粒有机碳 %K 研究初报 %K C值 %K 同位素 %K 粒组 %K 河流悬移质 %K 现代碳 %K 河流有机碳 %K 水文过程 %K 增江流域 %K 颗粒有机碳 %K 研究初报 %K C值 %K 同位素 %K 粒组 %K 河流悬移质 %K 现代碳 %K 河流有机碳 %K 水文过程 %U http://www.dsjyj.com.cn/CN/abstract/abstract91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