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桂林毛村岩溶区与碎屑岩区林下土壤碳迁移对比及岩溶碳汇效应研究 %A 曹建华 %A 周莉 %A 杨慧 %A 卢茜 %A 康志强 %J 第四纪研究 %P 431-437 %D 2011 %R 10.3969/j.issn.1001-7410.2011.03.05 %X 桂林毛村岩溶地下河流域位于桂林市东南30km的潮田毛村,流域面积约10km2,为开展岩溶区、碎屑岩区土壤碳迁移对比研究,选择具代表性的林下棕色石灰土、红壤剖面各一个开展以月为观测周期的土壤呼吸排放CO2速率、同位素动态变化及其土壤剖面不同层位CO2浓度时空分布的动态观测,进而分析岩溶动力系统中土壤碳迁移特征及岩溶碳汇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岩溶区石灰土的土壤呼吸排放CO2速率明显低于碎屑岩区红壤的,岩溶区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幅度为23.12~271.26mgC/m2·h,碎屑岩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幅度为51.60~326.28mgC/m2·h;如以年平均值计算,则岩溶区土壤呼吸排放CO2的量要比碎屑岩区红壤少25.12%;2)岩溶区石灰土土壤呼吸排放CO2的δ13C值比碎屑岩区红壤的偏重,岩溶区土壤呼吸排放CO2的δ13C值为-29.35‰~-18.26‰,平均为-22.68‰,碎屑岩区为-29.21‰~-22.60‰,平均为-26.21‰;3)岩溶区石灰土剖面中CO2浓度出现双向梯度,且水热条件良好的季节双向梯度表现更明显,而碎屑岩区红壤剖面中则出现随土壤层深度的增加,土壤CO2浓度增加的一向梯度;如以剖面中CO2浓度的平均值计算,则岩溶区石灰土中CO2浓度的变化幅度为0.05%~0.60%,年平均0.25%,而碎屑岩区红壤的变化幅度为0.05%~1.09%,年平均0.57%。这意味着岩溶区土-岩界面石灰岩的溶解消耗吸收土壤下层CO2,即土壤中岩溶作用产生碳汇的过程。 %K 岩溶区 %K 碎屑岩区 %K 土壤呼吸 %K δ13C值 %K 土壤CO2浓度 %U http://www.dsjyj.com.cn/CN/abstract/abstract104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