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瓯江三角洲南翼晚第四纪孢粉、藻类记录及其古气候意义 %A 张梦莹 %A 范代读 %A 吴国瑄 %A 尚帅 %A 陈玲玲 %J 第四纪研究 %P 1234-1247 %D 2012 %R 10.3969/j.issn.1001-7410.2012.06.16 %X YQ0902孔位于瓯江三角洲南翼的海岸平原上,沉积相与AMS14C测年分析表明,钻孔底部为MIS3阶段的河湖相沉积,之上为形成于MIS2的硬粘土层。约在10cal.kaB.P.海侵到达本区,沉积了一套厚约29m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古气候重建表明,50~35cal.kaB.P.凉爽干燥,35~25cal.kaB.P.温和湿润,25~10cal.kaB.P.寒冷干燥,10~9cal.kaB.P.凉爽偏干,9.0~6.5cal.kaB.P.暖热潮湿,6.5~4.8cal.kaB.P.温凉偏干,4.8~1.8cal.kaB.P.温暖潮湿,1.8cal.kaB.P.之后趋同于现代气候。受中全新世东亚夏季风减弱影响,研究区降雨减弱始于6.5cal.kaB.P.,这与前人研究认为季风区降雨减弱年限随纬度增加有时滞的观点相一致。孢粉记录的两次百年尺度(6.9~7.3cal.kaB.P.和5.0~5.5cal.kaB.P.)降温事件,与全球性强降温事件(7.3cal.kaB.P.和5.5cal.kaB.P.)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K 瓯江三角洲 %K 古气候 %K 海平面 %K 沉积环境 %K 东亚夏季风 %K 全新世 %U http://www.dsjyj.com.cn/CN/abstract/abstract106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