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鸭绿江河口西岸潮滩沉积特征对流域变化的响应 %A 石勇 %A 高建华 %A 杨旸 %A 冉隆江 %A 李富祥 %A 刘月 %A 程岩 %J 第四纪研究 %P 1221-1233 %D 2012 %R 10.3969/j.issn.1001-7410.2012.06.15 %X 2010年和2011年于鸭绿江河口西岸潮滩及西水道采集柱状样10根,对柱状沉积物进行210Pb比活度及粒度测试,结合河口地貌演化及流域历年水文资料,探讨人类活动对流域输沙变化造成的影响,以及沉积过程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柱状样210Pb纵向分布具3种类型:1)指数分布类型;2)表层混合或倒置类型;3)异常分布类型。西水道的沉积速率最快,1960~2000年间达到5.84cm/a;而西岸潮间带沉积速率存在差异,均小于2cm/a。根据测年结果及沉积物粒度特征,将潮滩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阶段1为1940年以前,处于自然发展状态;阶段2为1940~1970年,流域输沙锐减,河口地貌发生显著变化,西水道由主流道逐渐萎缩为潮汐汊道;阶段3为1970~1995年,径流量锐减,沉积厚度减薄,以及河口区采砂作业加剧,盐水楔入侵,潮滩沉积物变细;阶段4为1995~2010(2011年)年,输沙量逐年减少,潮滩开始遭受侵蚀,受侵蚀区域物质重新分选,致部分柱状样表层出现"粗化层"或"细化层"。通过对1962~1985年间柱状样和悬沙粒径相关性的分析发现,森林砍伐及后期的植树造林对流域输沙的粒度变化控制明显,而该变化在潮滩沉积中亦有记录。 %K 潮滩沉积 %K 人类活动 %K 输沙量 %K 210 %K Pb %K 悬沙粒径频率 %K 鸭绿江流域 %U http://www.dsjyj.com.cn/CN/abstract/abstract106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