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粒度与210Pb特征的空间分布 %A 谢文静 %A 高抒 %A 杨旸 %J 第四纪研究 %P 1121-1131 %D 2012 %R 10.3969/j.issn.1001-7410.2012.06.06 %X 长江口细颗粒物质来源丰富、水动力作用活跃,近年来又受到三峡大坝等流域大型工程的影响,因此其水下三角洲沉积层序对自然过程(物源变化、潮汐水道地形调整、风暴潮事件等)和人类活动(航道疏浚等)的响应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对覆盖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的31个站位的沉积物柱样进行了粒度分析,并对其中30个站位的柱样进行了210Pb测定,结果表明,长江口物质主要是来源于现代流域供给,少数站位的砂质沉积则代表海底侵蚀。沉积物柱状样的平均粒径有4种类型的垂向分布趋势:Ⅰ.向上细化,Ⅱ.垂向稳定,Ⅲ.垂向波动式变化,Ⅳ.向上粗化。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地貌部位和冲淤动态。210Pb比活度垂向变化有4种类型:1)标准衰变剖面,2)均一210Pbtotal活度剖面,3)分段式衰变剖面以及4)分段式衰变与倒置衰变复合剖面。4种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显示,多数站位不是连续堆积的。不同站位的柱状样沉积记录代表了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沉积对各种因素(沉积动力过程、流域水库建设等)的复杂响应模式。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粒度与210Pb的空间分布特征指示了研究区的多种沉积动力特征,如物源变化、水动力变化、相邻区域的侵蚀搬运与二次堆积、水动力强弱的空间差异以及事件沉积的影响。 %K 柱样分析 %K 物源变化 %K 沉积动力过程 %K 长江三角洲沉积 %U http://www.dsjyj.com.cn/CN/abstract/abstract106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