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东亚降水中δ18O的GCM模拟及其与GNIP实测值的比较 %A 章新平 %A 孙治安 %A 张新主 %A 吴华武 %A 黄一民 %J 第四纪研究 %D 2012 %X 本文利用引入稳定同位素循环的ECHAM4,GISSE,HadCM3和MUGCM模式的模拟对东亚降水中平均δ18O的空间分布、季节差异以及δ18O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很好地再现了由GNIP实测资料得到的δ18O的变化特征。在东亚,降水中δ18O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效应和高度效应。降水中δ18O季节差的最大值出现在受冷高压控制的东西伯利亚,最小值出现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西太平洋。在海洋性气团与大陆性气团频繁交绥的中纬度地区,δ18O季节差相对较弱,但经向变化梯度较大。然而,4个GCM的模拟均显示在中高纬度内陆降水中δ18O明显偏低。温度效应主要出现在中高纬度和内陆区,纬度越高、越接近内陆,温度效应越强。降水量效应主要出现在中低纬度和季风区,最强的降水量效应出现在低纬度沿海或海岛。然而,4个GCM均给出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发生在中亚干旱区的降水量效应。这个结果与雨滴在降落过程中重同位素的富集作用有关,但模式对该机制起到了放大作用。GCM和GNIP降水中δ18O统计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GCM统计量的标准差大于GNIP统计量的标准差。然而,当对单站降水δ18O的时间序列作对比时,GCM模拟值的标准差反而小于GNIP实测值的标准差。 %K GCM %K GNIP %K 稳定同位素 %K 模拟 %K 温度效应 %K 降水量效应 %U http://www.dsjyj.com.cn/CN/abstract/abstract105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