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甘肃省野牛滩矿田的成矿模式研究 %A 李大民 %A 梁积伟 %A 孙永君 %J 地质学报 %P 431-438 %D 2010 %X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甘肃省野牛滩一带陆续发现了塔儿沟钨矿、清河铁矿、刃岗沟铁矿以及石硐沟银多金属等矿床。文章从野牛滩矿田的地质背景入手,通过对野牛滩岩体及矿田内各矿床的特征分析,总结了矿床的控矿因素、成矿作用和成因类型,在分析矿质来源的基础上,总结出野牛滩矿田的成矿模式。结果表明,各矿床主要受岩体、地层及断裂构造等因素控制,野牛滩岩体是主控因素,是主要成矿作用的引擎和热动力。野牛滩矿田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古元古代裂陷环境和早古生代板块活动边缘环境中,通过两次不同时期的火山-沉积成矿作用,形成了矿田内主要的矿源层及矿质的局部富集。第二阶段是晚奥陶世,处在岛弧环境下的矿田区域发生了壳熔型岩浆侵入(459.6-441.97Ma)活动,在岩浆作用下,于岩体接触带相继发生了早期的热液交代成矿作用和晚期结晶充填成矿作用。第二阶段是矿田形成的主要阶段,造就了矿田内各矿床的主体。 %K 成矿模式 %K 成矿作用 %K 矿质来源 %K 野牛滩矿田 %K 甘肃省 %U 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90105&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