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海南岛白垩纪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A 付璐露 %A 沈忠悦 %A 贺丽 %A 董传万 %A 程晓敢 %A 唐立梅 %A 杨树锋 %J 地质学报 %P 183-194 %D 2010 %X 对海南岛地区白垩纪鹿母湾组和报万组碎屑岩219个独立定向样品(29个采点)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表明,白垩纪的碎屑岩以赤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逐步热退磁分析表明,绝大多数样品可分离出特征剩磁分量。综合前人的结果,获早白垩世特征剩磁方向D=6.5°,I=42.7°,κ=73.4,α95=8.2°;晚白垩世特征剩磁方向D=6.7°,I=44.7°,κ=125.5,α95=5.4°。其早白垩世古纬度24.8°(+6.2°/-5.8°),晚白垩世古纬度26.3°(+4.6°/-4.0°);均位于现在地理位置以北约5-6°。与华南板块东南缘白垩纪的古地磁数据对比表明,晚白垩世海南地块仍是华南板块的一部分。海南岛白沙断裂东西两侧早白垩世古地磁数据的差异,表明存在一个北东向的构造走滑带,白沙断裂可能是华南沿海北东向构造带的南延部分。海南岛白垩纪古地磁结果也表明,相对印支地块,海南岛在早白垩世时发生了25°左右局部顺时针旋转。推测此局部旋转很可能与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早期,印度洋开始第一次海底扩张,印度板块向北运动有关。 %K 海南岛 %K 白垩纪 %K 古地磁 %K 构造意义 %U 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90119&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