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江西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热液蚀变与成矿时限 %A 孟祥金 %A 侯增谦 %A 董光裕 %A 刘建光 %A 左力艳 %A 杨竹森 %A 肖茂章 %J 地质学报 %P 1951-1967 %D 2009 %X 江西冷水坑铅锌银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银矿床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斑岩型铅锌银矿床。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矿床位于中国东部中生代月凤山火山盆地边缘,含矿斑岩为燕山中期碱性花岗斑岩,侵位于上侏罗统火山岩地层内,斑岩体边部发育大量的隐爆角砾岩。矿区发育两种矿化类型,即斑岩型矿化与层状改造型矿化,此两种均与碱性花岗斑岩有关。矿化以Pb、Zn、Ag为主,伴生少量的Cu、Au。斑岩型的铅锌银矿化发生在斑岩体内以及接触带中,具有面型矿化特点并显示出明显的矿化分带性。层状改造型以铁锰银铅锌矿化为主,矿体均为隐伏状分布于碱性花岗斑岩附近的火山岩含铁锰地层中,产状与火山岩地层一致。铁锰碳酸盐铅锌银矿体在靠近斑岩体时,银铅锌矿化相应逐渐增强,而远离花岗斑岩体,矿化明显较弱。围岩蚀变作用明显,主要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矿化蚀变特征、蚀变类型与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不同,缺少斑岩铜(钼)矿床早期蚀变的钾交代作用(黑云母化与钾长石化),发育大量铁锰碳酸盐蚀变。矿田矿化蚀变具有一定的分带性,由岩体内向外蚀变可以分为三个带:绿泥石绢云母化带、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带和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带。斑岩型矿床的铅锌银矿化与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蚀变密切相关。通过对蚀变矿物绢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测定,获得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矿化年龄为162.8±1.6Ma,与含矿斑岩形成时间一致,说明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成矿作用发生于中国东部燕山中期陆内环境。 %K 斑岩型铅锌银矿床 %K 矿化特征 %K 蚀变分带 %K ??40?Ar/??39?Ar年龄 %K 冷水坑 %U 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91211&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