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赣北石门寺钨多金属矿床花岗闪长岩蚀变带元素、流体迁移规律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A 丰成友 %A 余振东 %A 刘南庆 %A 尹青青 %A 王辉 %A 项新葵 %J 地质学报 %D 2015 %X 石门寺钨多金属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地块内江南地体的九岭隆起中段构造区。本文采用Isocon图解法对各蚀变带的元素质量平衡进行了定量计算。云英岩化阶段与绢云母化阶段的∑REE、LREE和HREE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HREE富集程度都大于LREE,结合分散元素Cd和In的高度富集,暗示了其岩浆成因的特点。云英岩化花岗闪长岩与绢云母化花岗闪长岩的Y/Ho比值分别为22.77~25.64(平均为24.72)和25.35~26.48(平均为25.98),均小于28,说明两个阶段的蚀变流体都富含HCO3-。Eu的质量得失率分别为-29%和1%,云英岩化阶段的流体具有较高的温度和较高的氧逸度。W与FeO呈正相关关系,说明低氧逸度有利于钨的富集沉淀。云英岩化花岗闪长岩中CaO质量得失率为-12%,亏损的Ca2+进入成矿流体,成矿流体中Ca2+与WO42-的结合导致了钨的沉淀而形成白钨矿。花岗闪长岩发生云英岩化的过程也是FeO和CO2亏损、P富集、水化脱钙的一个演化过程,某种程度上也是成矿流体与之作用并导致WO42-卸载沉淀的化学响应。云英岩化花岗闪长岩微裂隙发育,有利于成矿流体长时间的溶浸,成矿流体受控于热动力和压力差的驱动而不断向外接触带浸入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赋存的大量斜长石一经蚀变即释放Ca2+,节约了成矿流体对Ca2+的投放量,于外接触带形成厚大连续的似层状细脉浸染型白钨矿体 %K 花岗闪长岩 蚀变 流体 成矿 石门寺 赣北 %U 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5003&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