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富有机质页岩生烃阶段孔隙演化――来自鄂尔多斯延长组地质条件约束下的热模拟实验证据 %A 薛莲花 %A 杨巍 %A 仲佳爱 %A 徐勇 %A 陈国俊 %J 地质学报 %P 970-978 %D 2015 %X 通过加水的高温高压热模拟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陆相低熟油页岩进行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模拟,获得不同热演化程度的页岩样品,并对其孔隙特征及纳米级孔隙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始样品微孔隙类型主要有原生残留孔隙、次生溶蚀孔隙、黏土矿物粒间孔和黄铁矿晶间孔,及一些表生作用形成的收缩孔,其中一些孔隙被残留烃所充填。随着温、压的升高,有机质孔开始发育,样品孔隙度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演化规律,从原始样品的3.8%升高至350℃、32.5MPa的17.53%后又逐渐降低,370℃、42.9MPa时为8.15%,孔径峰值从20~100nm变为2~10nm,尔后又升至20~200nm,页岩孔隙度的增加主要是有机孔的贡献。低熟阶段样品中有机质纳米级孔隙发育有限,而是多在有机质与骨架颗粒接触边缘发育长条形、狭缝状的孔隙。随着成熟度的升高,在有机质内部开始出现孔隙,黏土颗粒间的有机质也开始分解,出现纳米级层间孔。随温度、压力的继续增大,压实作用、矿物相变及有机孔形成速度减缓的共同作用而减孔显著,岩样孔隙度减小幅度达5.68%,因此对于富有机质页岩来说,深埋阶段压实作用不容小视。 %K 热模拟实验 %K 油页岩 %K 孔隙类型 %K 有机质纳米孔 %K 孔径分布 %U 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4204&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