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矿斑岩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A 刘朝强 %A 刘鸿飞 %A 卫鲁杰 %A 张红 %A 李光明 %A 祝向平 %A 陈华安 %A 马东方 %A 黄瀚霄 %J 地质学报 %D 2015 %X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矿位于西藏北部,是青藏高原中部发现的第一个斑岩铜矿。多不杂斑岩铜矿内有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和最晚期的闪长玢岩侵位,其中第二期侵位的花岗闪长斑岩是多不杂矿床的主要成矿斑岩。本文开展了多不杂矿床三期斑岩的锆石U-Pb年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分析。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斑岩在120Ma集中侵位。较早侵位的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均富集轻稀土、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高场强元素,Eu异常不明显,显示出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均具有高Sr低Y的特征, (87Sr/86Sr)i值0.7057~0.7062和0.7059~0.7064,εNd(t)值为较小的负值(-2.5~-1.7和-6.2~-4.0),第二期花岗闪长斑岩的εHf(t)值为3.7~7.5,显示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均属于类埃达克质岩石,可能起源于新生下地壳角闪岩相,有幔源物质混入。最晚侵位的闪长玢岩与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化学特征类似,但具有富钠特征,其MgO、Y、Yb等含量相对较高,可能表明闪长玢岩与花岗闪长斑岩源区相同,有更多幔源物质混入。多不杂斑岩铜矿可能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向北俯冲末期,可能产出于陆缘弧环境 %K 西藏多不杂 斑岩铜矿 多龙矿集区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岩浆演化 %U 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4285&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