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长江三角洲典型稻作区近地层二氧化碳等湍流通量的观测研究 %A 陆龙骅 %J 地球物理学报 %P 751-759 %D 2003 %X 利用1999年和2000年长江三角洲近地层大气与农田生态系统综合观测试验资料,对常熟地区水稻插秧、拔节、抽穗等不同生长期近地层二氧化碳和感热、潜热、动量等湍流通量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平均而言在水稻各生长期,近地面为二氧化碳的汇,白天水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夜间则放出二氧化碳,抽穗期消耗的二氧化碳要多于拔节和插秧期;近地面为大气的热源,主要以潜热方式加热大气,尤其是在抽穗期,感热与潜热之比仅为0.058;二氧化碳等湍流通量的变化与辐射平衡各分量及气象要素有显著关系. %K 长江三角洲 %K 稻田 %K 近地层 %K 二氧化碳通量 %K 湍流通量 %U http://manu39.magtech.com.cn/Geophy/CN/abstract/abstract3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