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银川断陷盆地地壳结构与构造的地震学证据 %A 方盛明 %A 赵成彬 %A 柴炽章 %A 刘保金 %A 酆少英 %A 刘明军 %A 雷启云 %A 刘皓 %J 地球物理学报 %P 1768-1775 %D 2009 %R 10.3969/j.issn.0001-5733.2009.07.010 %X 通过跨银川断陷盆地,完成了一条长68.9km的高分辨深地震反射探测剖面,首次获得了银川盆地地壳精细结构、地堑型断陷盆地深部断裂系(黄河断裂、银川断裂、贺兰山东麓断裂)特征及深浅构造关系.结果表明:银川断陷盆地上地壳为双程走时8s(深度约20km)反射面以上的区域,上地壳上部地层层位丰富,地层分段连续性较好,上地壳下部地层分层特征不明显,地质构造简单;下地壳(8~13s)反射能量较弱,反射同相轴不明显;下地壳下部壳幔过渡带(13s附近)由一组能量较强、持续时间较长(1.5s)的反射波组组成,厚度约4.5km.芦花台断裂、银川断裂分别于12~12.5km、18~19km深处交汇于贺兰山东麓断裂,贺兰山东麓断裂于28~29km深处交汇于黄河断裂,黄河断裂为错断Moho面的深大断裂,银川地堑为以黄河断裂为主,其他断裂为辅组合而成的负花状构造.根据贺兰山东麓断裂和银川断裂的相互关系,认为贺兰山东麓断裂对1739年平罗—银川8级地震起主要控制作用. %K 银川 %K 深地震反射剖面 %K 地壳结构 %K 深浅构造特征 %U http://manu39.magtech.com.cn/Geophy/CN/abstract/abstract10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