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西南印度洋脊中段Indomed-Gallieni洋中脊岩浆-构造动力模式 %A 梁裕扬 %A 李家彪 %A 李守军 %A 倪建宇 %A 阮爱国 %J 地球物理学报 %P 2993-3005 %D 2014 %R 10.6038/cjg20140924 %X 利用西南印度洋脊中段Indomed-Gallieni洋段49—51°E区段全覆盖高分辨率多波束水深地形资料,应用构造地貌学分析方法,结合区域地形及其他地球物理等资料,在分段分析49—51°E区段岩浆-构造动力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约10Ma以来Indomed-Gallieni洋段的演化史.28、29洋段目前岩浆供应不足,在轴部不对称深断层的控制之下不对称扩张,属于超慢速扩张洋脊较常见的演化方式.轴部火山建造主要向北翼增生,发育与火山脊相关的火山地貌;南翼构造拉张作用强烈,地貌上可观察到大量断块,拆离断层可能大量存在.而27洋段水深浅、火山密集、轴部缺失裂谷,超慢速扩张下却具有较高的岩浆通量.Indomed-Gallieni洋段地形高地建造于一次岩浆增强事件,但应该不是因为Crozet热点的影响.27洋段为目前仍受该岩浆增强事件影响的唯一区段,但其强度和规模也在逐渐减小;包括28、29洋段在内的Indomed-Gallieni段其他部分,已重新恢复到岩浆供应不足的正常超慢速扩张洋脊演化模式.28、29洋段和27洋段岩浆供应均存在岩浆通量由多至少的周期,周期内岩浆供应较多时期轴部建脊,减少时期轴部火山建造裂离.但27洋段由于仍受岩浆增强事件的影响,与28、29洋段表现形式不同,主要表现为火山建造裂离方式、岩浆供应周期长短以及构造活动强烈程度的不同. %K 西南印度洋脊 %K 超慢速扩张 %K 多波束测深 %K 构造地貌 %K 岩浆-构造 %U http://manu39.magtech.com.cn/Geophy/CN/abstract/abstract107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