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藏北羌塘盆地中部莫霍面形态及其动力学成因 %A 刘国成 %A 尚学峰 %A 贺日政 %A 高锐 %A 邹长桥 %A 李文辉 %J 地球物理学报 %P 2043-2053 %D 2014 %R 10.6038/cjg20140702 %X 本文通过对羌塘盆地内49个临时宽频带地震观测台阵数据的接收函数分析,采用H-κ叠加和CCP叠加成像两种方法,获得到了藏北羌塘中部莫霍面深度以及泊松比分布.作为羌塘盆地构造单元的南缘边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下的Moho存在一个南深北浅、断距约10km的台阶;把羌塘盆地分为两部分的羌塘中央隆起带下存在一个3km的Moho台阶;北羌塘盆地下的Moho平均深度约为60km,而南羌塘约为63km.羌塘高原下的近水平Moho结构可能是受到印度大陆北向俯冲作用下的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Moho再均衡所致或者与其构造演化有关.泊松比值具有明显的构造分区特征,如南羌塘下的泊松比平均为0.31,双湖缝合带下的泊松比接近正常值,为0.265,而北羌塘的泊松比平均为0.285. %K 藏北高原 %K 羌塘盆地 %K 接收函数 %K 莫霍面深度 %K 地球动力学 %U http://manu39.magtech.com.cn/Geophy/CN/abstract/abstract104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