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中扬子江汉平原簰洲湾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史 %A 李天义 %A 何治亮 %A 何生 %A 周雁 %A 孙冬胜 %A 沃玉进 %A 杨兴业 %A 王励 %J 地球物理学报 %P 1868-1882 %D 2014 %R 10.6038/cjg20140618 %X 本文综合运用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和(U-Th)/He、镜质体反射率及盆地模拟等手段,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中扬子江汉平原簰洲湾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史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新生代大规模构造抬升剥蚀、地层冷却事件始于早白垩世(140-130Ma);大规模抬升冷却过程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中后期至晚白垩世.研究区虽然可能存在一定厚度的晚白垩世-古近纪地层沉积,总体沉积规模相对较小.综合分析认为,区内应该存在较大厚度的中侏罗统或/和上侏罗统乃至早白垩世地层的沉积;而现今残存中生代中、上侏罗统地层相对较薄,主要是由于后期持续构造抬升剥蚀造成的,估计总剥蚀厚度约4300m左右.区内中生代地层在早白垩世达到最大古地温,而不是在古近纪沉积末期;上三叠统地层最大古地温在170~190℃之间.热史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古生代古热流相对稳定,平均热流在53.64mW·m-2;早侏罗世末期古热流开始降低,在早白垩世初期古热流约为48.38mW·m-2. %K 裂变径迹 %K (U-Th)/He %K 镜质体反射率 %K 盆地模拟 %K 构造-热演化史 %K 簰洲湾 %K 中扬子江汉平原 %U http://manu39.magtech.com.cn/Geophy/CN/abstract/abstract103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