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2008年新疆乌恰Mw6.7地震震源机制与形变特征的InSAR研究 %A 乔学军 %A 王琪 %A 杨少敏 %A 李杰 %J 地球物理学报 %P 1805-1813 %D 2014 %R 10.6038/cjg20140612 %X 2008年10月5日新疆乌恰Mw6.7级地震发生在南天山、帕米尔高原及塔里木盆地交汇地带,基于地震波反演的震源机制解确定的震源深度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利用日本ALOS卫星的PALSAR图像,获得了本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基于卫星视线向(LOS)和方位向(Azimuth)的形变,采用均匀弹性半无限位错模型和有界最小二乘(BVLS)算法,以网格矩形位错元法对发震断层的几何产状、滑移及分布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本次地震以逆断破裂为主,断层面上最大位错量接近3.4m,形变中心位于73.8040°E,39.5335°N,深度约5km,震级估算为Mw6.6;地震发生在走向46°,倾角48°的断层上,发震断层长30km,宽14km,闭锁深度9km,符合该地区浅源地震多发的构造特点,发震断层为乌合沙鲁断裂带.InSAR反演的滑移形变主要集中于地下2~7km,表明乌恰地震为浅源地震,可能与该断层附近历史地震未完全释放的残余应力积累有关.同时,InSAR反演的断层位错分布呈现双破裂特征,震级分别为Mw6.5和Mw6.1,可能与本次地震的主震和余震相对应,也可能是由主震激发而产生的两组破裂. %K InSAR %K 新疆乌恰地震 %K 南天山 %K 帕米尔 %K 震源机制 %U http://manu39.magtech.com.cn/Geophy/CN/abstract/abstract103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