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白垩纪以来米仓山—汉南穹窿剥蚀过程及其构造意义: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A 田云涛 %A 朱传庆 %A 徐明 %A 饶松 %A Barry %A P. %A Kohn %A 胡圣标 %J 地球物理学报 %P 920-930 %D 2010 %R 10.3969/j.issn.0001-5733.2010.04.017 %X 报道了米仓山—汉南穹窿一带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以制约该区白垩纪以来的剥蚀-演化历史.露头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显示从汉南穹窿南部的核部地区向南至四川盆地北部裂变径迹的年龄逐渐变新,这与米仓山地区逆冲断裂以背驮式扩展的构造样式从汉南穹窿向南经米仓山褶皱-逆冲带发育到四川盆地北缘的构造模式相吻合.热模拟的结果显示米仓山—汉南穹窿经历了两期快速的剥蚀,其分别发生在白垩纪(约90Ma之前)和15Ma以来.研究区白垩纪的快速剥蚀反映了秦岭—大别造山带白垩纪的区域性剥蚀事件,这可能是对临区诸多构造事件(如西伯利亚—蒙古—中朝板块的碰撞,拉萨—羌塘—思茅—印支块体的碰撞,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及其相关的岩浆活动)远场效应的响应;约15Ma以来的快速剥蚀是对青藏高原隆升向东北方向传递的响应. %K 米仓山褶皱逆冲带 %K 汉南穹窿 %K 青藏高原 %K 秦岭 %K 裂变径迹 %U http://manu39.magtech.com.cn/Geophy/CN/abstract/abstract30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