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柴达木盆地现今大地热流与晚古生代以来构造-热演化 %A 李宗星 %A 高俊 %A 郑策 %A 刘成林 %A 马寅生 %A 赵为永 %J 地球物理学报 %P 3687-3705 %D 2015 %R 10.6038/cjg20151021 %X 依据钻孔系统稳态测温、静井温度资料与实测热导率数据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地温场分布特征,建立了柴达木盆地热导率柱,新增了17个大地热流数据.柴达木盆地现今地温梯度介于17.1~38.6℃·km-1,平均为28.6±4.6℃·km-1,大地热流介于32.9~70.4mW·m-2,平均55.1±7.9mW·m-2.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地温场存在差异,昆北逆冲带、一里坪坳陷属于"高温区",祁南逆冲带属于"中温区",三湖坳陷、德令哈坳陷及欧龙布鲁克隆起属于"低温区",盆地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受控于地壳深部结构、盆地构造等因素.以现今地温场为基础,采用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特征定性分析与径迹长度分布数据定量模拟相结合,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晚古生代以来的沉积埋藏、抬升剥蚀和热演化史,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对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六期(254.0—199Ma,177—148.6Ma,87—62Ma,41.1—33.6Ma,9.6—7.1Ma,2.9—1.8Ma)构造运动,六期构造事件与研究区构造演化的动力学背景相吻合.其中白垩纪末期(87—62Ma)的构造事件导致了柴达木盆地东部隆升并遭受剥蚀,欧龙布鲁克隆起形成雏形,柴达木盆地北缘在弱挤压环境下形成坳陷盆地;中新世末的两期构造事件(9.6—7.1Ma和2.9—1.8Ma)使柴达木盆地遭受强烈挤压,盆地快速隆升,构造变形强烈,基本形成现今的构造面貌. %K 地温梯度 %K 大地热流 %K 裂变径迹 %K 构造-热演化 %K 柴达木盆地 %U http://manu39.magtech.com.cn/Geophy/CN/abstract/abstract118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