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川西坳陷鸭子河地区基于多种古温标的钻井热史恢复 %A 朱传庆 %A 邱楠生 %A 江强 %A 胡圣标 %A 张硕 %J 地球物理学报 %P 3660-3670 %D 2015 %R 10.6038/cjg20151019 %X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o)、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和伊利石结晶度(IC指数)等古温标恢复了四川盆地川西坳陷的钻井热史,对比了不同温标最高古地温的恢复结果.研究表明,研究区晚白垩世至今总体表现为冷却及抬升剥蚀的过程,地温梯度由约26℃·km-1降低至约22℃·km-1,剥蚀量约1.3~1.9km.约80Ma以来开始抬升剥蚀,40—2.5Ma经历了一个热平静期,第四纪存在一定的增温,地温梯度增高约5℃·km-1.三种古地温恢复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相对于镜质体反射率(Ro)和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等成熟古温标,伊利石结晶度作为有机质成熟度指标和沉积岩古温标的应用处于定性分析阶段,该指标的热演化模型仍需进一步探索. %K 镜质体反射率 %K 磷灰石裂变径迹 %K 伊利石结晶度 %K 热史恢复 %K 川西坳陷 %U http://manu39.magtech.com.cn/Geophy/CN/abstract/abstract118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