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天津沿海菲律宾蛤仔适养密度研究 %A 李永仁 %A 梁健 %A 郭永军 %A 邢克智 %J 海洋通报 %P 470-474 %D 2015 %R 10.11840/j.issn.1001-6392.2015.04.016 %X 为查明大神堂浅海菲律宾蛤仔养殖的适宜密度和生长特征,开展了放养密度对不同养殖阶段蛤仔生长与存活的影响试验。幼贝初始规格为壳长5.6依1.3mm,养殖密度设置为8000粒/m2、4000粒/m2;成贝期,养殖密度设置为500粒/m2、1000粒/m2、2000粒/m2、4000粒/m2。经26个月的养殖,结果表明:在幼贝期,当幼贝壳长小于22mm时,两密度试验组生长速度及存活率无显著差异,当幼贝壳长大于22mm时,高密度组生长缓慢,差异显著。在成贝养成前期,各密度试验组壳长无显著差异,随着蛤仔的生长,当壳长达到30mm以上时,4000粒/m2密度组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其他组,其他各组间差别不明显;4000粒/m2密度组蛤仔死亡率高于50%,其他组死亡率在15%~22%之间;另外,4000粒/m2密度下蛤仔繁殖期的肥满度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而其他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因此,2000粒/m2为该海域蛤仔养殖的适宜密度,适于培育大规格商品贝。 %K 菲律宾蛤仔 %K 浅海 %K 养殖密度 %K 肥满度 %U http://hytb.nmdis.gov.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50416&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