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广东碣石湾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A 林传旭 %A 邹晓理 %A 王华接 %A 严岩 %J 海洋通报 %P 287-293 %D 2011 %R 10.11840/j.issn.1001-6392.2011.3.009 %X 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对广东碣石湾海域进行周年污损生物挂板试验,本次调查共记录该海域污损生物86种,多属于亚热带沿岸的广布种,其中优势种为网纹纹藤壶(Amphibalanusreticulatus)、翡翠股贻贝(Pernaviridis)、太平洋侧花海葵(Anthopleurapacifica)、水云(Ectocarpussp.)等。该海域全年均有污损生物附着,月板平均生物量为1198.93g/㎡,5—9月生物附着量较高,最高为7月;季板平均生物量为2265.44g/㎡,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变化明显,夏、秋季主要种类为无柄蔓足类,冬、春季主要为藻类和水螅,以夏季板生物量最高;翡翠股贻贝(Pernaviridis)为下半年板(5—10月)和年板附着生物的绝对优势种,生物量所占比例分别达95.11%和92.4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以春季最高,冬季次之,秋季最低;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则以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多元统计分析表明,碣石湾海域污损生物群落可划分为3个组群,即第Ⅰ组群包括冬季和春季,第Ⅱ组群包括秋季,第Ⅲ组群包括夏季、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揭示出污损生物附着季节、演替时间长短等是影响群落种类组成的重要因素。并根据试验结果,给出该海域污损生物的防除建议。 %K 碣石湾 %K 污损生物 %K 生态学 %K 生物防除 %U http://hytb.nmdis.gov.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10309&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