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首次棕囊藻赤潮初探 %A 屠建波 %A 张秋丰 %A 徐玉山 %A 胡延忠 %A 石海明 %J 海洋通报 %P 334-337 %D 2011 %R 10.11840/j.issn.1001-6392.2011.3.016 %X 利用2006年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首次棕囊藻赤潮各发生区域动态应急监测资料,对其水体理化参数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首次爆发的相对低温条件下棕囊藻赤潮虽然来势凶猛,但对区域生物并没有造成明显毒害影响,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低温条件下棕囊藻细胞数量积累迅速但合成毒素的数量却相对较少的实验室研究结论。(2)棕囊藻赤潮的发生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营养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水体富营养化状况,水体中硝酸盐和活性磷酸盐是赤潮的限制营养因子,其浓度变化较好地反映了本次棕囊藻赤潮发生、发展及消亡的迁移路线图。(3)水体中高含量无机氮所造成的区域营养盐比例的失衡和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是本次棕囊藻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陆源污染物排放的监控从而减轻日趋严重的海水富营养化,对于降低棕囊藻赤潮的发生可能性和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K 渤海湾 %K 天津近岸海域 %K 棕囊藻 %K 赤潮 %K 分析 %U http://hytb.nmdis.gov.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10316&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