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浙闽沿岸流消退时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A 王雨 %A 林茂 %A 林更铭 %A 项鹏 %J 海洋通报 %D 2011 %R 10.11840/j.issn.1001-6392.2011.2.015 %X 浙闽沿岸流对台湾海峡的水文环境意义重大。本文依据国家海洋局“908”补充调查专项,通过对覆盖浙闽沿岸流海洋锋面过程的海洋生物调查研究,于2008年4月实施针对浙闽沿岸流消退时期(春季)台湾海峡锋面海域的浮游植物取样分析。结果共记录3门41属86种,其中硅藻35属76种,甲藻5属9种,蓝藻1属1种。种类组成以暖水性种类和广布性种类为主,分别占总种类的50.29%和34.17%。主要优势种为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jonesianus)、辐射圆筛藻(Coscinodiscusradiatus)、密联角毛藻(Chaetocerosdensus)、三角角藻(Ceratiumtripos)。浮游植物丰度平均为137.89×104cells/m3,与盐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暖水高盐性种类有高丰度。丰度的平面分布呈现从近岸往外海、从北部向南部递增的态势。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种间比例较为均匀。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反映了浙闽沿岸流与南海水的消长动态。 %K 浙闽沿岸流 %K 台海海峡 %K 水文消长 %K 浮游植物 %K 群落结构 %U http://hytb.nmdis.gov.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10215&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