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动态演变分析 %A 彭修强 %A 夏非 %A 张永战 %J 海洋通报 %P 630-636 %D 2014 %R 10.11840/j.issn.1001-6392.2014.06.004 %X 以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海岸1989、1995、2006和2010年4期LandsatTM影像为数据源,运用一般高潮线法,对各期影像分类处理后提取海岸线,分析了研究区海岸线21年间动态演变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其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北翼灌河口—中山河口岸段在1989-2010年21年间整体表现为蚀淤交替,淤积岸段逐渐向南迁移,主要集中分布于普港和新滩港岸段,平均淤积速率最大达39.82m/a(2006-2010);中部岬角中山河口—扁担河口岸段在研究期间平均蚀退速率为13.79m/a,其中南段侵蚀强度最高,可达23.23m/a,为整个研究区海岸侵蚀最快的岸段,北段次之,中段最低,随时间推进,总体侵蚀渐缓;南翼扁担河口—夸套河口岸段21年间平均蚀退速率达17.30m/a,夸套河口以南则呈现快速淤积-缓慢淤积-蚀淤基本平衡的过渡态势。(2)近20多年来,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由于受到海岸轮廓形态、动力作用(波浪、潮流、沿岸流与重力等)及人类活动(保滩护岸工程、盐田与围垦工程及港口工程等)的影响,各岸段呈现出不同的侵蚀-淤积特点。 %K 海岸线 %K 遥感解译 %K 一般高潮线法 %K 动态演变 %K 废黄河三角洲 %U http://hytb.nmdis.gov.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40604&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