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春秋季黑潮及其邻近海区化学要素的分布和相互关系的探讨 %A 王玉衡 %A 董恒霖 %A 任典勇 %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P 65-75 %D 1992 %X 本文根据1988年5月和10月的调查资料,讨论了化学要素的分布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黑潮主干区深度大于100m,100m层溶解氧含量等值线由主干区向陆架减小,并形成锋区,表明了黑潮水的流径。约在200-100m等深线间形成了由4.20×10-3(体积比)等值线包围的半封闭低氧区,其中于26°N、122°30'E出现了氧含量小于4.0×10-3(体积比)的低氧中心,PO4-P和NO3-N含量分别出现高值区。这是黑潮次表层水涌升和冷涡存在的结果。化学要素断面图显示了,在S2和R1断面分别以S2-8和R1-11站为中心存在着化学要素等值线下凹趋势,说明表层水在此下降。诸化学要素相关分析给出了ΣN/P春秋季均为15.5,接近文献给出的ΣN/P=16的结果。PO4-P,ΣN对AOU作图呈直线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7,表明N、P再生是完全的。而SiO3-Si与AOU的曲线关系显示了部分硅藻类生物残体在下沉过程中没有完全分解,部分沉入海底。这些均表明黑潮水的特征。 %U http://www.hyxb.org.cn/ao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9920308&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