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南海中部地震反射波特征及其地质解释 %A 刘建华 %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P 73-80 %D 2000 %X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南海中部海区开展了各种地震调查,为研究盖层和基底发育、断裂和岩浆活动、海盆成生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对南海中部海区4112km48道反射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识别出了T1,T2,T4,T6,Tg等五个反射界面;识别出了I~V五套地震反射层组,推测时代分别为上新世-第四纪、中新世晚期、中新世早-中期、渐新世和前渐新世。层组I~Ⅱ全区广布。在陆坡、岛坡区,层组Ⅲ以下层组主要见于断陷中;在深海盆,层组Ⅲ分布仍较广,除了在深海盆北段见到层组Ⅳ外,在西南次海盆剖面两缘也见到该层组。在东部次海盆剖面中还不同程度见到了双程反射时间为8.4~8.7s的莫霍面反射,埋深为10~12km,地壳厚度为6~8km.西南次海盆水深和新生界基底埋深均比深海盆北段除外的东部次海盆深,分别为4000-4300和5200~5500m.根据年龄和基底深度关系经验公式,计算西南次海盆基底年龄为距今51~39Ma.地震反射层组解释和年龄一基底深度关系计算表明,西南次海盆形成并非晚于东部次海盆,而是同时或早于东部次海盆。 %K 南海中部 %K 反射地震 %K 边缘海盆演化 %U http://www.hyxb.org.cn/ao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00609&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