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台湾海峡南部夏季的颗粒有机碳 %A 叶翔 %A 李炎 %A 黄邦钦 %A 陈坚 %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P 87-99 %D 2009 %X 根据2004年夏季、2005年夏季和2006年夏季3个航次观测的颗粒有机碳(POC)数据,表层POC含量的分布表现出近岸高、远岸低的特点,表层和次表层POC含量的高值区出现在东山以东以及南澳附近上升流区。沿岸流较强的2005年和2006年航次具有相对丰富的总悬浮颗粒物(TSM)含量。浮游植物是该区POC的主要来源。各航次的POC含量与叶绿素a(Chla)含量正相关,所有航次统计的Chla/POC与Chla呈正相关,上升流区Chla/POC偏小,上升流较强的航次高Chla区的Chla/POC也偏小,反映了上升流与高营养转换效率浮游生物生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根据Chla/POC~Chla关系图判断,台湾海峡南部海域1988年、1998年和2004年夏季航次的浮游生物营养转换效率受到相对抑制,而在上升流信号较强的2005年和2006年夏季航次,上升流区的浮游生物高营养转换效率状态得以强化。各航次的POC含量和Chla/POC比值与TSM含量正相关,POC/TSM比值与TSM负相关,沿岸流带来的陆源悬浮颗粒物通量波动,并没明显干扰台湾海峡南部以海洋浮游生物生态主导的颗粒有机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格局。 %K 颗粒有机碳 %K 悬浮颗粒物 %K 上升流 %K 台湾海峡 %U http://www.hyxb.org.cn/ao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90610&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