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洋山港海域大型污损生物生态特点 %A 王宝强 %A 薛俊增 %A 庄骅 %A 吴惠仙 %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P 155-162 %D 2012 %X 洋山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枢纽港。为了解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群落结构及演变趋势,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洋山港海域进行了周年污损生物挂板调查研究。洋山港海域污损生物种类较少,共记录污损生物19种,隶属于5个类群,优势种为僧帽牡蛎(Ostreacucullata)、网纹纹藤壶(Balanusreliculatus)、大室膜孔苔虫(Membraniporagrandicella)、厦门华藻苔虫(Sinoflustraamoyensis)、双钩楯琥珀苔虫(Aspidelectrabihamata)、中胚花筒螅(Tubulariamesembryanthemum)、曲膝薮枝螅(Obeliageniculata)和亚洲帚毛虫(Sabellariaishikawai),种类组成以广布种为主,同时部分具有河口低盐种的特征;污损生物的附着高峰期是6—10月份,除冬季月份外,其余月份均有生物附着;受盐度、水流及泥沙含量的影响,洋山港污损生物的生物量变化较大,月板、季板及年板的平均附着生物量分别为9.20,127.20和774.04g/m2。另外,通过对洋山港海域污损生物周年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变化分析,发现该海域污损生物群落受季节变化和盐度的升高影响较大,群落结构不稳定,物种演替明显。 %K 洋山港 %K 污损生物 %K 群落结构 %K 物种演替 %U http://www.hyxb.org.cn/ao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20319&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