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西北冰洋表层沉积物中的底栖有孔虫组合及其古环境意义 %A 司贺园 %A 王汝建 %A 丁旋 %A 陈建芳 %A 汪卫国 %A 陈荣华 %A 程振波 %A 陈志华 %A 高爱国 %A 黄元辉 %A 李洪亮 %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P 96-112 %D 2013 %X 通过对中国第1~4次北极考察在西北冰洋采集的表层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丰度及其优势种分布特征与环境因素关系的综合研究发现,楚科奇海区低的底栖有孔虫丰度主要受较高的陆源物质输入的稀释作用影响;楚科奇海台和阿尔法脊较高的底栖有孔虫丰度主要受到暖而咸的大西洋中层水的影响;受碳酸钙溶解作用影响的门捷列夫深海平原和加拿大海盆底栖有孔虫丰度较低,并且水深3597m的站位出现了似瓷质壳的Pyrgowilliamsoni和Quinqueloculinaorientalis,说明该区的CCD深度大于3600m。根据底栖有孔虫7个优势属种的百分含量分布特征可以划分出5个区域组合:南楚科奇海陆架-白令海峡组合以优势种Elphidiumexcavatum和Buccellafrigida为特征,可能反映受白令海陆架水影响的浅水环境;阿拉斯加沿岸-波弗特海组合以优势种Florilusscaphus和Elphidiumalbiumbilicatum为特征,可能反映受季节性海冰融化,低盐的阿拉斯加沿岸流以及河流淡水输入的低盐环境;大西洋中层水组合以优势种Cassidulinalaevigata为特征,可能反映高温高盐的大西洋中层水影响的环境;北极深层水组合以优势种Cibicideswuellerstorfi为特征,可能反映水深大于1500m低温高盐的北极深层水环境;门捷列夫深海平原组合以优势种Oridorsalisumbonatus为特征,可能反映低营养的底层水环境。 %K 底栖有孔虫 %K 空间分布模式 %K 古环境 %K 表层沉积物 %K 西北冰洋 %U http://www.hyxb.org.cn/ao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30610&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