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筼筜湖绿潮期间颗粒有机物及沉积有机物的来源研究 %A 郑新庆 %A 黄凌风 %A 杜建国 %A 林荣澄 %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P 102-111 %D 2013 %R 10.3969/j.issn.0253-4193.2013.05.011 %X 以原子碳氮比Cat/Nat、TOC/Chla、δ13C和δ15N等为指标,分析了筼筜湖绿潮爆发期间悬浮颗粒有机物(POM)和沉积有机物(SOM)的来源。结果显示,筼筜湖的POM主要以外源输入为主。在靠近海水入口的引水渠,POM主要来自厦门西海域的陆源有机碎屑;位于筼筜湖上游的干渠,生活污水及餐饮业废水的有机质是其POM的主要贡献者;内、外湖POM的Cat/Nat(6.94~7.08)与浮游植物接近,但它们并不以浮游植物为主,而主要来自引水渠和干渠有机质的输入。以内湖为例,它们对内湖POM的联合贡献高达54%~97%。筼筜湖SOM的潜在来源多样,但不同湖区差异显著:在大型海藻覆盖区,主要以大型海藻和POM为主,而在无海藻覆盖的区域,则主要来自POM的自然沉降或与底栖微藻的联合贡献。结果表明,在来源复杂的潟湖系统,有机物的化学组成并不能很好的指示有机物的来源和成因,它在有机质的示踪方面并不如稳定同位素来得有效可靠。不过,基于多种指标的分析结果可能更准确。 %K POM %K Cat/Nat %K TOC/Chla %K δ13C和δ15N %U http://www.hyxb.org.cn/ao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30511&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