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南海北部烟囱状冷泉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分析 %A 杨克红 %A 初凤友 %A 赵建如 %A 韩喜球 %A 叶黎明 %A 章伟艳 %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P 82-89 %D 2013 %R 10.3969/j.issn.02534193.2013.02.010 %X 对南海北部陆坡具有圈层结构的烟囱状冷泉碳酸盐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囱内外层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内层碳酸盐含量比外层高,内层的碳酸盐矿物也更富含MgCO3,并且矿物颗粒较大,结晶程度较高;外层的铝、硅等陆源碎屑元素比内层含量高。内外层的碳、氧同位素也具有明显差别。对于研究的两个样品,内层的δ13C分别为-40.80×10-3和-31.27×10-3,δ18O分别为2.67×10-3和2.00×10-3,而外层的δ13C分别为-31.26×10-3和-30.99×10-3,δ18O分别为0.48×10-3和1.85×10-3。结合前人在该区域附近的研究结果认为,烟囱状碳酸盐岩具有内层比外层相对较负δ13C和较为富集δ18O的特征。1mm间隔取样的δ13C和δ18O剖面变化与烟囱状碳酸盐岩的圈层结构吻合较好,由外层至内层δ13C的变化范围为-27.50×10-3~-32.05×10-3,δ18O的变化范围为0.78×10-3~2.34×10-3。外层6mm的δ13C和δ18O具有明显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2为0.9967。根据上述特征,讨论了渗漏甲烷流体的性质、扩散机制及对沉积环境的影响,推测具有圈层结构的烟囱状碳酸盐岩是由单一渗漏通道形成的,生长顺序有待进一步定年证实。烟囱外部6mm受海水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于恢复南海北部陆坡甲烷渗漏系统、建立冷泉和热泉之间的联系具有一定意义。 %K 烟囱状碳酸盐岩 %K 圈层结构 %K 冷泉 %K 南海北部 %U http://www.hyxb.org.cn/ao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30210&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