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黄河下游营养盐浓度、入海通量月变化及“人造洪峰”的影响 %A 陈沛沛 %A 刘素美 %A 张桂玲 %A 李玲伟 %A 顾培培 %A 曹秀红 %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P 59-71 %D 2013 %R 10.3969/j.issn.02534193.2013.02.008 %X 于2009年至2011年在黄河下游采集溶解及颗粒态营养盐样品,分析了黄河下游各形态营养盐的浓度变化及营养盐入海通量,结果表明各形态氮的浓度多呈丰水期低、枯水期高,溶解无机氮是溶解态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受黄河高悬浮颗粒物含量的影响,磷以颗粒态占绝对优势,而溶解态磷以溶解无机磷为主要存在形态;生物硅的含量平均约占硅酸盐与生物硅之和的20%,硅的浓度丰水期高于枯水期。颗粒态磷与生物硅的含量与悬浮颗粒物含量呈正相关。营养盐的组成具有高氮磷比、高硅磷比、低硅氮比的特点。近年来黄河下游溶解无机氮浓度显著升高而溶解无机磷变化不大,硅酸盐的浓度有所下降。黄河下游水沙通量、营养盐入海通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丰水期占全年总入海通量的42%~84%。调水调沙期间,各营养盐的浓度和组成均有明显变化,氮的浓度、DIN/PO4-P下降,磷与硅的浓度、SiO3-Si/DIN、SiO3-Si/PO4-P升高,颗粒态营养盐的比例明显增加。短期内大量水沙及营养盐入海通量对黄河口及渤海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K 营养盐 %K 颗粒态磷 %K 生物硅 %K 调水调沙 %K 黄河 %K 渤海 %U http://www.hyxb.org.cn/ao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30208&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