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黄海、东海陆架区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及与浮游植物总量的关系 %A 张小勇 %A 孙耀 %A 石晓勇 %A 杨茜 %A 黄建生 %A 王迪迪 %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P 111-120 %D 2013 %R 10.3969/j.issn.0253-4193.2013.01.013 %X 利用分级浸取分离法将黄海、东海陆架区沉积物氮分为转化态氮(TF-N)和非转化态氮,并将可转化态氮区分为4种形态:离子交换态氮IEF-N、碳酸盐结合态氮CF-N、铁锰氧化态氮IMOF-N及有机态和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对各形态氮的平面、垂直和沉积剖面年际分布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该区域氮形态与古生产力的替代指标——生物硅(BSi)的相关性,揭示了氮形态的地球化学特征及与浮游植物总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海、东海陆架区表层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占总氮的百分比为16.81%,可转化态氮中4种形态氮的平均含量为:IMOF-N(66.65μg/g)>IEF-N(22.96μg/g)>OSF-N(17.40μg/g)>CF-N(11.26μg/g),IMOF-N是可转化态氮的优势形态;柱状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垂直分布不同,长江口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垂向变化幅度大于南黄海中部;离子交换态氮IEF-N和铁锰氧化态氮IMOF-N对浮游植物总量贡献较大。 %K 黄海、东海陆架区 %K 沉积物 %K 氮形态 %K 生物硅 %K 浮游植物总量 %U http://www.hyxb.org.cn/ao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30113&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