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2010年夏季雷州半岛沿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A 张才学 %A 龚玉艳 %A 孙省利 %A 施玉珍 %A 杨国欢 %A 柯盛 %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P 91-99 %D 2014 %R 10.3969/j.issn.0253-4193.2014.04.008 %X 2010年7月对雷州半岛海岸带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87种和34类浮游幼体,其中原生动物4种,占总种类数的4.6%;腔肠动物20种,占总种类数的23.0%;介形类1种,占总种类数的1.1%;枝角类2种,占总种类数的2.3%;桡足类37种,占总种类数的42.5%;十足类2种,占总种类数的2.3%;毛颚动物7种,占总种类数的8.0%;被囊动物6种,占总种类数的6.9%;浮游软体动物8种,占总种类数的9.2%。优势种有13种和3类浮游幼体,孔雀强额哲水蚤和小毛猛水蚤是该海域重要的优势种群,几乎在全海域均为优势种,桡足类幼体为全海域优势类群。半岛沿岸海域浮游动物种类数由近岸往远岸逐渐增多,浮游动物丰度分布则相反。浮游动物种类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东北部、东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南部,丰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西北部、西南部、东北部、东南部、南部,生物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东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南部、南部,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平面分布反映了人类对海岸带开发利用的活动概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平均值分别为2.96和0.57。相关分析表明:浮游动物丰度与水温、细菌总数、浮游动物生物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磷酸盐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浮游动物生物量与TOC、细菌总数、叶绿素a、浮游植物丰度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pH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盐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K 浮游动物 %K 群落结构 %K 海岸带 %K 雷州半岛 %U http://www.hyxb.org.cn/ao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40412&flag=1